根据中医理论指导,恐的情志为肾所主,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中说,“北方生寒,寒生水,水生咸,咸生肾,肾生骨髓,…其志为恐,恐伤肾”,《灵枢·本神》中说,“恐惧而不解则伤精,精伤则骨酸痿厥,精时自下”,可见,恐惧情绪对肾的影响。
近日,接诊了一位来自山东的痉挛性斜颈病人,女,57岁,姓王,体型瘦弱,头颈部局部肌肉痉挛,导致头向左转,近90度,常以手扶头,保持姿势。王阿姨在15年前患病,自述发病的诱因是长期的紧张和恐惧,是什么样的状况使人的恐惧情绪严重影响到身体功能,最终导致疾病呢?
原来,王阿姨来自农村,常随丈夫开农用三轮车,往城里运送蔬菜,15年前国家不允许农用车白天进城,迫于生计,他们每天凌晨时分开车进城。道路崎岖,寒风凌冽,他们不但要小心路况,还要避开交警检查。王阿姨本身性格内向,容易焦虑紧张,在长期紧张和恐惧的情绪中,逐渐出现病症。
王阿姨初次患痉挛性斜颈后,没有经过特别的治疗,休息了一段时间,颈部肌肉痉挛缓解,能够正常劳动和生活,但是4年前,在一次大怒后,出现失声,未经治疗,目前声音嘶哑,仅能发出耳语声。在半年前,痉挛性斜颈又复发,在某西医院诊治,给予口服镇静、抗痉挛类药物,连续服药5个月,痉挛症状未见缓解,身体明显消瘦,遂自行停药。
经过我的诊断和辨证,王阿姨的病症主要为肾虚和肝郁并存,寒气凝滞经脉。15年前,初发病症前,每日辛苦劳作和夜行受寒,都是导致正气虚弱的原因,而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的累积也成为了致病的罪魁祸首。
根据中医理论指导,恐的情志为肾所主,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中说,“北方生寒,寒生水,水生咸,咸生肾,肾生骨髓,…其志为恐,恐伤肾”,《灵枢·本神》中说,“恐惧而不解则伤精,精伤则骨酸痿厥,精时自下”,可见,恐惧情绪对肾的影响。
这一病例反映出“恐伤肾”对痉挛性斜颈的影响,并非个例,在临床中,只要耐心的聆听,细心的思考,就会发现致病的蛛丝马迹。
还有一位年轻的痉挛性斜颈病人,男,34岁,在发病前,开夜车跑长途运输,为避免开车时瞌睡,就用冷毛巾敷头颈。在夜里人体最需要睡眠时,是正气最虚弱的时刻,也是风寒邪气最容易乘虚而入的时刻,长期如此疲劳工作,如何保证身体健康呢?而且,这位病人自述,每次开夜车也是处于很紧张,很恐惧的状态,因为曾经被交警夜间查处过,罚了钱,所以每次出车都特别担心再挨罚。
总结以上两个病例,可以发现,其发病诱因极其相似,病人的症状也类似,脉象也都表现出紧、弦而细的情况,并且肾脉也很虚弱,连性格方面也有相似处,都是急脾气,而又心思过细,有时又会生闷气。
这种紧张、恐惧情绪对人体的伤害,是缓慢造成的,是长期积累的结果,如果能够及时的放松、纾解,也不会有大碍。我们每天都会应对各种无法完全控制的状况,各种情绪的产生都是自然的,只是当我们注意到内心情绪的变化时,不可忽视,不可逃避,当积极的应对,努力的调整,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,如何面对不良情绪,“学会悦纳自我”,“学会用积极的心态调试自我”,“学会对自己有办法”,都是可以改善心里状态的办法。
还有一种“恐伤肾”的情况,是急性的,但伤害也是巨大的。比如,游乐场有很多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,对有的人来说,可以承受,甚至乐在其中,但对本就肾精不足,肾气虚弱的人来说,这种刺激就是伤肾的利刃。
有一位病人在发病前,陪着儿子玩游乐场,在儿子的坚持下,带着极其恐惧的心情玩了一次过山车。事情过去许多年,至今回忆起来,仍心有余悸,他说,“真感觉命都没有了,吓出心脏病的感觉”。还有一些人喜欢看恐怖片,惊险可怖的场面、镜头,带来不一样的刺激感觉,但是对肾的伤害是不可忽视的。还有一些病人长期做噩梦,白天回忆起来,仍历历在目,听得人是毛骨悚然。
不论是急性刺激,还是慢性不良情绪累积,都会对人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害,所以,在生活中,治疗中,都当避免。
在这里和大家讨论一下对痉挛性斜颈病人针刺“五心穴”的一些想法。所谓“五心穴”,就是足底涌泉穴、手心劳宫穴、人中穴,因为刺激量特别大,病人针刺时常会疼痛难忍,全身汗出。有的报道说,治疗痉挛性斜颈,针刺人中穴,强刺激该穴位,产生“额上汗出,两眼湿润”的效果为佳。针对这一论述,我与几位曾经长时间接受“五心穴”强刺激治疗的病人聊天,他们述说的感受只有针刺前的恐惧,和针刺时的痛苦。
“五心穴”所在的位置,是皮下神经丰富,肌肉组织较少的部位,很难产生针灸酸、麻、胀、重、传的针感,病人真切的感受只有难忍的疼痛,如果长期针刺这些部位,是否会造成“恐伤肾”后果呢?
我认为,治疗方案的选择当依个体病情不同,体质不同而定,另外还当权衡治疗中的利与弊,如果以过度的伤害元气为代价,那么针刺祛邪后,正气当如何抗邪?
当然,中医疗法中有一些针刺快速祛除邪气的方法,比如三棱针点刺,梅花针扣刺,痛点的强刺激等等,但是,这些方法都是针对猝疾,也就是急性病的快速祛邪法,治疗一次取得效果,对正气也会有损伤,但是权衡强盛的邪气对正气的消耗,那么,不如快速出击,祛邪以保护正气,因此,此类方法多用于治疗发热或急性疼痛类疾病。
以上仅为我个人在临床治疗中的一点浅见,不足之处,请大家指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