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几年在治疗中,我发现,这种长期过度饮食,致脾胃功能耗损,痰湿瘀积,造成长期腹泻或稍有不慎即泻下不止,同时身体日渐消瘦的情况,非常常见。治病必求于本,这种情况更应从根本上调理,不可依个人喜好,妄加进补。
中医诊病,讲求四诊合参,望诊、闻诊、切诊是诊断的关键,也能考验医生诊断基本功是否过硬。而四诊中看似简单的问诊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问诊,一方面可以了解病人的主观症状、最难受的症状,与其他三诊中收集到的资料相验证,另一方面,通过询问病史,及与疾病有关的生活细节,也可以发现病因,并指导养生保健,在问诊的同时也进一步回答病人的疑问,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清·陈修园的《医学实在易·问证诗》中对问诊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,“一问寒热二问汗,三问头身四问便,五问饮食六问胸,七聋八渴俱当辨,九问旧病十问因,再兼服药参机变,妇人尤必问经期,迟速闭崩皆可见,再添片语告儿科,天花麻疹全占验。”
在这一篇文章中,我们先来谈一谈临床问诊中特别应注意的大便问题。
提起大便问题,有人会觉得,如此不雅的问题,怎么好说呢?
大便问题确实难于开口,我在临床问诊中,常遇到因羞涩或对此问题不甚了解的人,产生一些笑话。
一位脾胃病人来看病,我问及大便问题,“是否便秘或便溏?”他马上毫不含糊地回答,“便秘!”看过脉象后,我产生了疑问,进一步询问大便情况,他说,“每天上好几次大号”,我问,“是干燥或坚硬成球的大便吗?”他不好意思的说,“不干,挺稀的”。原来,他一见医生就紧张,慌乱的回答了这个尴尬的问题,却差点误导了诊治。
因此,在问诊此类尴尬问题时,医生当仔细而又耐心地问明实际情况,不可潦草马虎。
那么,为什么如此注意大便问题呢?
一方面,脾胃为后天之本,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到气血的生成与运化,而大便是饮食精微物质的代谢产物,经消化系统排泄到体外,大便的情况可以反映出消化系统的功能。
另一方面,现代人吃得更精细,更有营养了,但脾胃问题出现的却更多了。
举例说,我治疗过的近40位痉挛性斜颈病人,90%都有消化系统症状,严重者有萎缩性胃炎,慢性肠炎,反流性食管炎等,轻微者有腹胀,胃痞,大便异常,口气重,舌苔腻等。
在中医整体调理一段时间后,不但痉挛性斜颈好转,胃肠道症状也明显好转,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便正常了。
一位老年女患者,在第一次就诊治疗痉挛性斜颈时,我就注意到她的脾胃肯定有问题,不但舌苔厚腻,舌体胖大,口气也酸腐臭秽。在问诊中了解到,儿女担心她生病体弱,平素又食不下咽,因此来北京后,在日常三餐外,每天又补充蛋白质粉,水果,坚果,大枣等营养物。
儿女尽孝心是理所当然地,但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对于这位老年人的脾胃功能来说,暂时粗茶淡饭,倒是更适宜。等待治疗效果显现,脾胃功能恢复,到时再进补,才有助于恢复正气。
临床中,有的病人很瘦,有的病人自觉很虚弱,有的病人就是想吃好的,在咨询我应当吃些什么补一补时,我作为医生,不可泛泛而论,当通过表面现象,发现疾病的本质,结合每个人的脾胃功能和疾病的情况,给予最合理的饮食调养。
并不是瘦人一定要马上进食补药,不是老年人一定要吃蛋白质粉,体倦乏力之人也不一定是虚证,而是看脾胃功能和大便情况来定。
为了让患者明白什么情况可以进补,为什么要自己观察大便情况,我常作这样的比喻。
消化系统就像一个工厂,原材料是我们吃喝入口之物,产品是我们的气血津液等生命必须物质,那么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垃圾,主要就是我们的大小便。
如果我们一心只想着多生产好产品,买进过多原材料,开始可能确实效益不错,但长久进行下去,运输车辆超载,生产流水线过度耗损,废料过多不能及时清理,等等这些问题会导致事与愿违。
近几年在治疗中,我发现,这种长期过度饮食,致脾胃功能耗损,痰湿瘀积,造成长期腹泻或稍有不慎即泻下不止,同时身体日渐消瘦的情况,非常常见。治病必求于本,这种情况更应从根本上调理,不可依个人喜好,妄加进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