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事针灸至今十余年,手法日渐娴熟,但心中的“我执”却也更强,每次针灸必保每穴足够深入,刺激足够猛烈,心里碎碎念着,针感强是对患者好。
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,从2014年9月建立此微信公众号后,收到许多受到痉挛性斜颈病痛折磨的患者的来信,对我的治疗理念表达了认同,也寄予了厚望,我也在不断的治疗中,收集资料,分析病例,总结更好的疗法,应用到新接诊病人的治疗中,同时,将最核心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回馈给广大病友们。
有时接诊较忙时,没有更新文章,但是思想没有停止,对治愈疾病的追求没有停止,只要有了新的痊愈病例资料,或者好的方法对抗疾病,我都会尽快形成文章。思想与大家分享,但文笔较平实,请大家谅解。
在这里,我也真诚的向没有能够及时回复问题的病友们表达歉意,微信平台上的留言消息必须在48小时内回复,否则以后也无法继续回复了,所以,当我数日未登陆平台后,对于大家的提问也爱莫能助了。
那么,我考虑再三,与关注我的朋友们公布我的个人微信号,yanglindr,希望信任我的病友们能得到及时的回复。
但是,我也想强调一点,我是一名有责任心的医生,最重要的一点是,我是一名中医,看病要望、闻、问、切,四诊合参,调整方药和针灸处方要因人、因病势而异,因此,我无法在网络上主观想象、单方面臆断的给患者看病,希望病友们包涵。
在治疗痉挛性斜颈的过程中,我一直在思考患者的病痛,此病痛不仅来自于痉挛肌肉的抽掣、健侧被牵拉扭转的张力,也有长期针灸治疗的针刺痛。那么,如何缓解各方面的疼痛,既保证针灸的针感,又达到减缓长期针灸刺激痛的目的,就是我最大的责任。现将一些个人的思考与大家分享,有不妥之处,请大家指正。
第一,“稳准狠”是保证针刺效果的硬道理。
很多病友在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,和我成为了朋友,有时针灸会和我说,“你怎么这么狠呢,一针就下去了,麻到整个手臂,不过,就喜欢你这狠劲”。
因为针灸是治疗疾病,不是好朋友挽着手去逛街,完全的舒适和无痛真的不存在,作为医生,只有对准病灶、精选穴位、快速刺皮、直达病所,让正气不断的涌向痉挛处、疼痛处,让酸、麻、胀、重、传的感觉来得更猛烈些,让经络通畅无阻,让病邪快速散尽。
第二,“以病人的感受为导向,渐次增加刺激量”的方法更具人性化。
前日,得到一位针灸界前辈的指导,在此也对他表示感谢。
他说,每位医生都要记住,患者的针灸敏感阈值差异很大,有时轻度的刺激量就会对某些病人产生良好针感,一切不能以医生主观的“我执”为主导,而要以患者为中心,产生针感为目的,对于敏感人群当渐次增加刺激量,不可过量。
初听此言,我不以为然,但仔细琢磨后,品味此中却有深意。
从事针灸至今十余年,手法日渐娴熟,但心中的“我执”却也更强,每次针灸必保每穴足够深入,刺激足够猛烈,心里碎碎念着,针感强是对患者好。
但是,十个病人中会有一两个特别敏感的病人,特别是外国患者。记得一位荷兰女患者有偏头痛的毛病,我以自己得意的“稳准狠”针法扎下去后,针感是明显了,却发现她在流泪。在我耐心的交流与安抚后,她才平稳了情绪,她说,因与丈夫离婚的事情使自己郁闷沉寂了许久,刚刚的一番针灸突破了这一时期压力的底线,终于忍不住痛哭出来。
也许有的人说,哭出来是好事,但是,反思后的我看到了问题。
如果当时我能循序渐进的逐步诱导针感,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,必能起到更好的效果,使得外国人更能接受针灸,不至于成为压垮心理底线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在此,我也深深的向接受过我的治疗的敏感患者致歉。出发点是好的,是为患者尽快解除病痛,但是,你们的感受才是针灸起效的关键,而我有时忽视了敏感的你,可能造成了一些对针灸的恐惧,希望能够原谅我的“我执”。
第三,每个穴位的个体化辨证治疗。
中医一直在强调个体化辨证治疗模式,因为每个个体都是如此独特,每个人的疾病也如此不同,那么我在针灸中也发现,每寸肌肤,每块肌肉,每个穴位的感受阈值也各不相同,治疗中,也当个体化辨别处理。
特别是痉挛日久的肌肉处,有时是特别敏感的,有时是额外木讷的。
举例说,一位受痉挛性斜颈折磨数年的女患者,头向左侧旋转近80度,右侧胸锁乳突肌痉挛肥大,左侧斜方肌长期受到牵拉,僵硬而失去肌肉应有的弹性。在针刺双侧风池穴时,我发现,左侧的风池穴完全没有针感,无论如何捻转提插,都毫无反应,而右侧则完全正常的产生了针感。
那么,这就是治疗的关键之处,如何使左侧斜方肌恢复气血的濡养,使风池穴周围经络通畅,使肌肉恢复伸缩的弹性,就是治疗的重点。
在每次针灸时,我额外对左侧的风池穴增加刺激量,进针深度也大于其他穴位,连续治疗一段时间后,左侧风池穴的感觉像是复苏了一般,与右侧相同了,与此同时,患者不能低头的症状也不断好转,直至恢复正常。
给予爱,收获爱,
给予关注,收获健康,
只有最真切的专注与投入,才能收获理想的成果。
感谢大家的阅读,感谢大家的转发,祝好各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