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如何改变体质:个体化辨证与辨证准确的重要性

中医的辨证基础就是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,五脏元气充足,气血以流,经络通畅,则百病自消,而治疗中必须掌握的原则就是“审察病机,无失气宜”。


这两张照片是一位女患者的手部特写,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,从拇指和食指的指背延伸到虎口处的皮肤,出现红肿、增厚,水疱破溃,渗出结痂,有皲裂,这就是湿疹。

今年3月末,接诊这位52岁的陈阿姨,她手部湿疹的严重程度和对以往治疗失败的无助眼神,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也让我产生了疑问,为什么湿疹久治不愈,皮损部位如此严重?长期口服清热祛湿类中药,是否改变了陈阿姨的体质?

下面和大家细细道来,从此病例看出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意义。

陈阿姨在五年前出现手部湿疹,夏季时皮肤会突发水疱,有时也会发生面部的皮炎,由于一直受到皮肤瘙痒的困扰,近两年来在中医院治疗,口服和外用药从未间断,但是湿疹并未痊愈,倒是逐年加重了。

在我接诊后,对陈阿姨的症状全面分析,四诊合参,因病、因证、因人进行个体化辨证,分析和治疗过程如下。

望诊:陈阿姨体型壮实(比丰满更胜一筹),望其面色,晦暗无光,双目浮肿,目下如有卧蚕,神情低落而疲惫,白睛略显浑浊。

闻诊:其形盛,但并无音高,语声略显低微,陈阿姨自述,得病多年,受疾病困扰,心情越来越压抑,对生活也常有悲观的看法。

问诊:常感身体疲乏无力,两肩沉重,颈、背、腰、膝、腿部冰冷感,特别是后心发凉,偶尔出现烘热汗出,上半身明显多冷汗。常年失眠,入睡难,白天但欲寐,晚上却不能安眠。多年来,大便稀溏,偶有胃痛。多年的皮肤瘙痒和身体不适,使得陈阿姨脾气急躁,易动怒。

切诊:手部湿疹皮肤增厚,失去弹性,如树皮样干枯。颈部至腰部皮肤温度低,触之有湿冷感,按之僵硬如板状。

舌诊:舌体胖大,舌苔中后部略黄腻而水滑,中部多裂纹,舌边齿痕明显。

脉诊:脉象缓弱无力,右手尤为明显。

辨证:根据四诊合参的综合判断,我认为,令陈阿姨困扰的手部湿疹,虽然为湿热邪气所困阻,但是其整体病证是脾肾阳虚,寒湿内盛。

《黄帝内经·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》中对此类病机的论述,“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”,“诸寒收引,皆属于肾”,“诸病水液,澄澈清冷,皆属于寒”。

论治:治疗原则为温脾肾之阳气,祛湿行气以通经络。口服中药汤剂,以真武汤重剂,加减祛湿通络之品。外用中药洗剂,以燥湿止痒之品,煎煮后,熏洗手部患处。

根据经络循行、病位所在进行判断,陈阿姨手部湿疹属于大肠手阳明之脉,腰背及腿部湿冷沉重属于膀胱足太阳之脉,取此二经穴位,强力深刺,鼓舞阳气,抗击寒湿之邪气,辅助电热理疗以温通经脉。

另外,嘱其加强锻炼,多晒太阳,睡眠时间适当调整,最好在十一点前入睡,饮食仍保持清淡,少肉为宜,7天后复诊,对方剂进行调整。

复诊1:身体疲乏感好转,睡眠好转,面色渐去晦暗,大便增多,便质略成形。

复诊2:下眼睑肿明显好转,精神状态佳,自述背凉明显好转,手心热。

复诊3:晨起手胀,手掌面出现湿疹,小水疱突出皮肤,如小米粒大小,异常瘙痒感,其余症状都有明显改善。陈阿姨自述,因近日家中琐事令其心情不畅快。

《黄帝内经·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》中说,“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”,手掌部经络循行,属于心包手厥阴之脉,在这样的部位突发大量水疱,当属服药后正气抗邪,逼邪外出的正常反应。在这样的时刻,更加考验医生对病情的认识深度和对辨证准确的信心,结合陈阿姨综合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心情不畅快的突发事件,我坚持原治疗方针,解答病情,对陈阿姨耐心劝导,嘱其条畅情志,坚持服药。

复诊4:手掌湿疹不再新发,水疱减少,手背皮肤破溃处结痂、愈合,皮肤开始恢复弹性,皮肤增厚明显好转,颜色也接近正常肤色。舌体仍胖大,舌苔白腻明显好转,前中部出现小芒刺,考虑为心火内生,稍加清心火、利小便之品于原方中。

目前,陈阿姨仍在继续治疗中,多数症状都有明显好转,因其病程长,病情重,在扶正抗邪的过程中,难免遇到障碍和突发事件,只有医生患者密切配合,医生保持对病情清醒的认识,拨开迷雾看到疾病的真相,坚持正确的治疗方向,经过双方的坚持和努力,最终定能战胜疾病,祝愿陈阿姨早日痊愈。

因陈阿姨的病例更加印证了,个体化辨证永远是中医治病的精髓。湿疹的辨证多为湿热和血燥,陈阿姨的手部湿疹确实有红肿的表现,但是根据局部问题进行辨证,是不全面的,也是不准确的,还当仔细了解全身每一个症状,综合判断。陈阿姨全身的寒湿症状如此明显,不可妄用清热祛湿,滋阴润燥之品。若一叶障目,则犯不见泰山之误。另外,常年应用清热之品,不但不能治愈陈阿姨的痒疾,更是伤了脾胃阳气,加重阳虚,这也是陈阿姨多年治疗未愈的原因之一。

中医的辨证基础就是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,五脏元气充足,气血以流,经络通畅,则百病自消,而治疗中必须掌握的原则就是“审察病机,无失气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