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血疗法为祛邪猛剂,使用得当,起到祛瘀以生新的目的,使用不当,则徒耗元气,甚至伤及血脉。因此,此疗法不是随便能够应用的。
东汉时期医著《金匮要略》中,治疗产妇产后腹痛,辨证为热灼血干,腹中有瘀血者,症状为其痛着于脐下,宜下瘀血汤主之,陈修园对其注解有一句话,“意者病去则虚自回,不必疑其过峻”。
在治疗经水不利的女病人时,我也常念及此条古文,敢于给瘀血证病人使用祛瘀法,使瘀血祛除,而新血自生,正如原文中记载,以酒一升煮,顿服之,新血下如豚肝。
瘀血证,是中医病证之名,我们常理解的瘀血是,溢于脉外的血液,停留于体内,比如脑出血,胃出血,鼻衄,痔疮出血等出血现象。
但是,还有一种瘀血证,是不易被发现的,需要医生根据隐藏的症状,细心诊断,小心辨别。这种瘀血证是由于血液运行不畅,或因各种病因而血液流速特别缓慢,停滞于血脉之中,妨碍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,而在长期血液循环不良的环境下,就造成了疼痛或者痉挛的症状。
我在临床中发现了许多隐藏的瘀血证,有的病人表现出“虚”的症状,或者表现出“虚中夹实”的症状,甚至曾经为此吃了许多补药,那么,这时准确的辨证就是重中之重,而果断使用祛瘀生新法,就是治疗的关键。
在治疗了多个隐匿的瘀血证后,我总结,不但是妇产科的瘀血证病人可以使用祛瘀生新法,只要辨证准确,内科疾病也可以在祛瘀生新中缓解症状;不但口服中药可以祛瘀生新,针灸也要大胆的该刺血时就刺血。
下面,给大家分享几个有趣的病例。
一位女大学生,身材匀称,身高4125px,体重110斤,就诊的主要目的是减肥!
听到这里,肯定有人会说,又是一个要瘦成一道闪电的假胖子,哈哈,我也是这样想的。
在给她看过脉象后,我发现她的胃脉沉弱,问诊中得知她平素便秘,饮食不规律,偶有胃痛,常常为了减肥而不吃正餐,以小零食果腹。
我断定,此中必有蹊跷。为她分析病情后,我劝说她,以调养脾胃为治疗目的,减肥可以成为日后理想,于是,当次针灸脾胃经诸穴,预约一周后再调理。
没想到,一周后,小姑娘兴高采烈的找我说,“杨医生,您太厉害了,就针了一次,我就减了三斤,这一周大便通畅得不得了呀”,当时我就无语了。
在检查了她的腹部后,我发现了问题,一周前针刺腹部的中脘穴时,她的针感非常强,起针后并无出血点,但是一周后发现,中脘穴周围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,而并无压痛,也无包块。
原来,这是“一针见效”的奥秘所在。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,和便秘的问题,小姑娘的脾胃淤积较严重,不但表现在胃与肠道的自蠕动能力减弱,也在相应经络和穴位处出现瘀滞问题。当针刺到有问题的穴位时,针感明显,甚至出现了起针后的皮下出血情况。
就是这不经意的一点瘀血外出,让本来淤积的经脉出现了转机,小姑娘本来正气尚充足,邪气一祛,胃肠加速运转起来,自然大便排出畅快,体健而身轻啊!
上图是一位42岁男性的腿部特写,针刺委中穴,起针后出现暗红色瘀血。
可能有人会问,是不是针错了,还是针坏了,怎么出血这么黑呢?
和大家分析下他的症状,一切就清晰了。这位先生平素嗜好肉食,体检脂肪肝,常觉背部和后心冰凉,夏天仍觉小腿透骨寒,针灸时用电热仪照射40分钟,手摸小腿部皮肤很热,但病人仍说,腿凉难耐,身常大汗出,盗汗明显,大渴欲饮水,小便不利,阴囊潮湿,腹泻数年。
如此严重的症状,我辨证其为太阳蓄水证,也就是寒湿阻滞太阳膀胱经,以《伤寒论》经典方剂五苓散合真武汤大剂,壮其阳气,祛其水湿,以长针深刺膀胱经诸穴,通其经络。
委中穴是针灸四大要穴之一,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,足太阳经为少气多血之经,是刺血较为理想的穴位,故《针灸大成》称之为血郄。
在此病例中,针刺委中穴能够出血,是非常好的现象,在正确的穴位上放出少量暗红的瘀血更快速的缓解症状。
上图是两位痉挛性斜颈患者的颈部特写,在查体时,我发现,有些痉挛性斜颈病人颈部浅静脉迂曲,适当刺血后,能够起到祛瘀生新的目的,加速病情好转。
在这里,我要郑重的提醒大家,刺血疗法为祛邪猛剂,使用得当,起到祛瘀以生新的目的,使用不当,则徒耗元气,甚至伤及血脉。因此,此疗法不是随便能够应用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