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黄帝内经》言,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”
今日,自新疆东移南下的冷空气,带来了2015年的初雪,未来几日进入多阴雨雪天气阶段,降温幅度达10~12℃以上,并伴有4~6级偏北风,小伙伴们纷纷穿上了羽绒服。
为什么2015年的第一场雪,来得如此猛烈?除了穿上厚衣服,还应注意哪些养生事项呢?
翻开《黄帝内经》的“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”,2015年是农历乙未年,这段节气里天地之气的变化,和对人体的影响是这样描述的,“五之气,惨令已行,寒露下,霜乃早降,草木黄落,寒气及体,君子周密,民病皮腠”。一个“早”字,现出了端倪。今年的秋季确实少了几分燥热之性,随着寒露、霜降、初雪的早临,多了份“风刀霜剑”,“万里雪飘”之感。
这个周日11月8日就要立冬了,在翻箱倒柜找衣服之外,还要提醒大家“冬季养藏之道”,下面给大家讲一个近日我接诊的病例(配图略血腥,胆小稍远观)。
一位男患者,姓傅,今年53岁,是我的一位老病人了,因耳鸣、耳蒙,找我调理。他的基础病除了多年的糖尿病、冠心病外,去年刚做过数次心脏支架手术,可谓九死一生的活了过来。在中药调理一个月后,耳鸣,头晕,眼花,夜尿频多,睡眠差,身体疲乏,背冷恶寒,背部疖肿等症状,大有改善。
在前几日夜间,却突发小便不利,点滴不出,小腹胀大,不适感逐渐加重,于是,急诊入院检查,除前列腺肥大问题外,肾脏和膀胱并无异常,未发现其他病因。
病人主诉,口渴甚,但却不欲饮水下咽,身微有恶寒,干呕,咽中白痰粘稠,大便稀,日行四次。
查其脉象,沉微无力,舌象,苔厚白腻。
全面掌握病情资料后,我分析,这是典型的“寒邪直中太阴”,兼有“太阳表邪”。小便不利,因脾气不能转输,胃之津液不行,加之素来痰湿体质,湿阻中焦,水液代谢失常,上不能蒸腾气化,转输津液归上焦,下不能决渎以转糟粕,排水液出膀胱,故而小便不利。
治疗上,以中药温脾利水,化痰行气为原则,以通脉四逆汤加减方,调理五脏,配以针灸背俞穴,关元穴,气海穴,水分穴,以火罐疏通膀胱经之寒湿之气。
虽然留罐只有十分钟,但是却明显看到淤紫的罐印,清晰的小水泡,和深红色的淤血,这些都是内有寒湿、瘀毒的表现。
在急性病发作期,绝不姑息养奸,尽管已是深秋,不宜妄动血脉,扰动阳气,但是,若邪气不除,则正气堪忧,祛邪即是扶正。只要把握祛邪的方法和力度,就可少伤正气,利于恢复阴阳平衡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,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”,傅先生所受之病痛,为寒邪所伤,不但有“外寒”,导致身体怕冷,还有“内寒”,导致小便不利,大便稀溏等问题,那么,我们不禁要问,他如何受得寒呢?
原来,傅先生不擅长养生保健,虽然患高血脂,高血糖多年,但是很少控制饮食,也不爱运动。在急性发病的那个晚上,他从冰箱中取冷的自制酸奶喝,之后又在洗澡后着凉,还因琐事和家人大吵了一架,这些致病诱因看似不起眼,却令他本就痰湿郁结,气滞不畅的病情雪上加霜。
要想吃得痛快,玩得痛快,生活得痛快,还要以健康为基础,养生保健的理念是指导生活的方针,培养自制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筹码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,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”
立冬就要到了,除了在衣物上注意保暖外,还要注意早睡晚起,少吃凉食,增加温性食物,进行适宜的室内运动,避免大汗淋漓,调畅情志,以养藏之道,享受宁静的冬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