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痉挛性斜颈:中医的神奇,拯救顽疾。

我们都非常高兴,因为这不但说明病人的针感很强,我的针刺手法很好,能够产生很强的得气的感觉,而且,在如此轻松愉快的氛围里针灸,病人也容易放松下来,细细体会每一个穴位,自然疾病容易好转啦!


2014年2月14日,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痉挛性斜颈病人。她姓王,辽宁人,25岁,我们叫她小王。她这个年纪正是人生最好的时光,却在一年前得病,病情快速发展,直至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。

这一天,小王是父母两个人架着胳膊,才走进诊室,母亲说,从出租车上下来,到诊室门口,这短短一百米的距离,要休息了两次才走到。

经过仔细的望、闻、问、切检查,小王的主要症状有:

站立时,头颈部向左侧旋转近80度,并有前屈,右肩明显高于左肩,脊柱侧弯严重,4075px的身高,但站位时不到3575px。

坐位时,身体难以保持稳定,频率较快的进行前后抖动,颈部、肩部抖动明显。

仰卧时,自觉上半身与下半身向肚脐部位缩紧,腹肌痉挛、颈部肌肉痉挛,牵引上半身向上抬高。

我接诊过的几个痉挛性斜颈患者,都有一些角弓反张的症状。角弓反张,就是背肌的强直性痉挛,使头和下肢后弯而躯干向前成弓形。但是小王的症状比较复杂,不但脊柱侧弯较为严重,背部的背阔肌、竖脊肌出现强直痉挛,而且腹部的腹直肌、腹内斜肌、腹外斜肌也出现肌肉痉挛,痉挛的强度更甚于背肌的痉挛,导致仰卧位时,上半身抽搐性的向上抬举,以腹部为中心,向前成弓形。

四诊:

望—体型微胖,面色苍白,神疲乏力,两颊及颈肩部多处脓疱型痤疮,头油、头皮屑明显

闻—气短懒言,汗出酸馊,口气重

问—自述腰背酸软无力,手足逆冷,常大汗出。

消谷善饥(食欲亢进、容易饥饿),多食即口气重、咽喉痛,口中粘腻。便溏,每天1至2次。睡眠差,入睡难,多梦。口苦,既怕冷又怕热。

严重痛经,腹冷坠胀,喜温喜按,经血中血块多,色暗红,经前紧张,疲乏加重,食欲转差,经行腹泻。

切—腹部、颈部、肩部、腰部肌肉痉挛,大椎穴处皮下组织堆积增厚,明显高于其他处皮肤。

腹壁脂肪层略厚,右侧大腿外侧(大转子处)跳痛,搏动应指明显,搏动频率不是心率,怀疑可能是股外侧肌、阔筋膜张肌的肌肉痉挛引起的肌肉跳动。

大腿内侧缝匠肌、大收肌肌肉痉挛,自觉行走稍多即出现抽掣感,腿部肌肉松弛无力。

脉象虚、沉无力,舌苔白腻,舌质红。

病史:2012年12月出现颈部不适,3个月后病情加重,背部沉重,行步不正,经西医诊断,CT检查结果为,“先天性脊椎侧弯”!病人及家属十分震惊,小王出生至24岁之间,脊椎正常,怎么突然诊断为先天侧弯了!?

原来,小王的脊椎侧弯已经相当严重,而各种西医检查又没有发现病因,只有诊断为先天疾病。

无明确病因的情况下,只有口服镇静类西药,治疗3个月后,小王精神状态不佳,常心烦,不想与任何人交流,家属恐其抑郁,于是从2013年7月开始,在北京某专家处针灸,并口服中药,疗效不明显。每天除针灸外,无法出门活动,连续十个月在屋休养。

在小王来我这里治疗第一天时,我说,她的病情比其他人严重,可能不会很快痊愈,小王说,只要能让她生活自理,可以从屋里自己走出来散步,就满足了。我答应说,这个要求可以满足!

在我全面了解情况后,辨证此病为少阴病,身屈曲向前而踡卧,恶寒而踡,寒气甚矣,标寒外呈,必定恶寒,恶寒之甚,其身必踡。并由于长期误治,服熊胆粉、羚羊角粉、全蝎、蜈蚣等虫类药、清心开窍药,使阳气耗损,阴阳出现离绝。由于长期无法运动,饮食寒凉、油腻不节制,缺乏养生知识,而痰湿内阻,君火之气不升,更加阻碍气的运行。

治疗原则:温阳散寒,健脾除湿,疏肝养血,温通经络。

口服中药汤剂:以四逆汤加减健脾益气,疏肝和胃之品。

我认为,虽然该病例被诊断为痉挛性斜颈,但不能只见病名,不解病理。所谓“圣人为因,凡人为果”,此类疾病中肌肉的痉挛、肌张力高都是“果”,寻其“因”才可治本。在整体分析,针对每一个个体进行辨证后,抓住疾病的“证”,对“证”下方,就是调其本,所以,可以说,中医治疗的基本思路就是“治病必求于本”,而辨证的全过程皆在医者心。

针灸疗法:选取足阳明胃经、足太阳膀胱经、足厥阴肝经、手太阳小肠经、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。

具体选穴根据病人每一个阶段出现的变化而定,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而且,尽量不选择手足心的穴位和刺激性较大、痛感较明显的穴位。

每次针灸前,要和患者进行语言沟通,眼神交流,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、紧张程度。如果在针灸前,患者出现手足冷、出冷汗、身抖、眼神慌乱的情况,当暂停针灸,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,解释针灸的原理,询问导致紧张的原因,轻柔的按摩针灸穴位,缓慢的进针,嘱咐患者如果得气后,出现针感了,就可以告知我,我当停止继续进针,避免针感过强,使患者产生畏惧感。

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,另一位痉挛性斜颈患者,是一位年轻的女孩,性格开朗,只是特别怕针。每次在给她针灸时,我都尽量选取一寸的短针,但她的针感很强,刺激每一个穴位就会大喊一声,“酸!哎呀,酸死了,酸!太酸啦!”这个时候隔壁床的病友探出头来说,“怎么感觉杨医生是个厨师呀,而且做菜常常很酸的样子哦!”大家就笑起来。

我们都非常高兴,因为这不但说明病人的针感很强,我的针刺手法很好,能够产生很强的得气的感觉,而且,在如此轻松愉快的氛围里针灸,病人也容易放松下来,细细体会每一个穴位,自然疾病容易好转啦!

这样以中药汤剂配合针灸治疗,要3天看一次脉象,记录患者症状的变化情况,根据服药后的反应调整中药。每周针灸5次,如果遇到阴天下雨的恶劣天气当停止针灸,避免寒湿之气入里,“针处被寒”的情况。

治疗后情况简述如下:

一周后—睡眠好转,易醒症状消失,大便每日1次,心情好转,足冷症状明显好转。

半个月后—身体平衡性好转,痉挛与颤抖好转,大腿肌肉搏动处减弱,面色略见红润,舌苔转正常。

一个月后—可以不用人搀扶,缓慢行走500米,痛经好转。

两个月后—脊椎侧弯明显好转,可以挺直腰背去公园、超市转转。

三个月后—坐位时,颤抖、摇动明显好转,可以做简单的瑜伽伸展锻炼,连续行走一千米。

四个月后—打车来诊室时,司机完全不会再问,“这孩子怎么了,得的什么病呀?”而这个问题,是半年以来,出门打车必被问及的一句!

北京夏季过于严热,并且小王的症状多数已好转,于是建议她回家继续调养。

那么,我们反思几个问题:

1 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年轻的生命遭受这样的痛苦?

2 为什么其他中医也针灸、开中药,却不见疗效?

3 如此严重的疾病,未来能否再复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