痉挛性斜颈:学会对自己有办法(读《朝话》有感)

梁老先生说,“中国古人不然,他是在求了解自己,驾驭自己。要使自己对自己有一种办法”,而这种办法就是减少机械性,培养清明自觉的力量,学会对自己有办法。


这几天,随着气温降低,有几位已经好转的痉挛性斜颈患者又出现病情的反复,因为颈部不适,心情也变差。

“本来已经好转的病情,为什么会出现反复,真的是因为疑难病症不容易治好,还是另有原因?”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中盘旋。凡病皆由因,我认为疾病没有无缘无故的反复,我们不可以失去信心,放弃寻找病因。

一位年轻的痉挛性斜颈女患者,在2012年初,确诊为该病,经过近两年的治疗,未见好转,病情逐渐加重。2013年,在北京某脑科医院做了选择性神经切除术,手术失败,病情未见好转。

在来我这里治疗前的情况是:常常是靠着沙发坐着,无法抬头,下巴紧贴脖子,导致吃饭时咀嚼很困难,甚至嚼东西和说话时,眼睛都会紧闭,平时眼睛也会不停的眨,有点怕光;走路时,要用手扶住头部,不扶的话,头就会向右、后仰,整个人朝后扯,伴随有腰疼,如果使劲扶正头部,那么颈部后仰的肌肉会痉挛,力量会很大,右后颈部肌肉有撕裂样疼痛感。

在我这里治疗40天后,随着针灸治疗通其经络,中药温中健脾,调其血气,通其宿便,她的全身症状逐渐好转,食欲渐增,大便通畅,气力恢复,可以和妈妈一起在花园散步,快步走时,偶尔双手可以放下来,不用一直扶住头部。

她的妈妈说,从背后看她,就是头有点低,但感觉精神抖擞的样子,不再像以前意志消沉,全身瘫软的样子了。

她也说,感觉病情在逐渐好转,第一个变化是,走路时腰明显比以前直,不怎么扭了,以前很明显的觉得右边盆骨高,走路时屁股朝一边翘(这主要是因为不仅颈部有痉挛,腰部肌肉也有痉挛,牵扯腰椎偏向一侧)。右侧背部的斜方肌、背阔肌、头最长肌等比以前要舒展些了,可以在楼下花园里靠着椅子坐一会,而在治疗前后背完全强直时,根本无法弯曲背部靠近椅背,所以觉得很舒服,但是现在还坚持不了多久。第二个变化是,偶尔走路脖子会有立起来的感觉,不同于治疗前头部完全耷拉着那种情况,走路虽然不是很自如,比起脖子完全朝下压着的感觉好多了。

而近几日,症状又有反复,她感觉腰部又发紧,走路仍然需要手扶住头部。那么,这几天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变化?病情的反复还受哪些因素影响?

原来,这几日北京大风降温,她早起在花园散步时,风很大,很冷,回到家后就出现流清涕,打喷嚏的症状,而且手足冷。这种天气,谁都可能会感冒,出现感冒初期的症状后,如何应对是关键。这位病友只关注了肩颈、腰背部肌肉痉挛的加重情况,就开始灰心丧气,胡思乱想,“是不是疾病又反复了呀,是不是不会再像前几天那样好起来了?”

第二天,她来针灸时,和我汇报病情变化情况,也是一脸愁容,我就问她,“你出现好转那几天,手脚是不是热的?昨天痉挛加重时,手脚是不是冷的?”她回答说,“前几天好转时,天天散步,甚至可以快走,走的比妈妈还快,手脚都是热的,昨天不舒服了,手脚特别凉,心情也不好,就没怎么动。”

我说,“那手脚都凉的时候,你用什么方法让手脚变暖呢?”她回答说,“生病以来,手脚常常都是凉的,都习惯了。”

我说,“感冒初期会出现头痛、腰痛、四肢酸痛的症状,你怎么知道就一定是痉挛性斜颈的症状加重了?而且,就算是病情好转没有持续下去,也至少没有加重呀,为什么就灰心丧气了呢?自己都感觉到手脚凉了,为什么不好好保暖?手足部是十二经络中阴经和阳经交接的部位,手足受寒会影响全身经络气血的流通,就会导致经络不通而产生疼痛。如果出现手足逆冷的问题,就积极的应对,至少不会让病情加重呀。”

最近天气转凉,风也很大,很多病人都出现了手脚凉的问题,有的病人积极治疗,用拔罐、艾灸、运动的方法,很快就解除了疼痛。但是,我也见到有的女生痛经,手足冰冷,却丝毫对自己没办法。这种情况下,我建议在积极治疗的同时,可以平卧保暖,用热水袋暖手足和腹部,喝热水或者红糖姜水,艾灸腹部关元、气海、中脘,腰部八髎穴、肾俞、腰阳关,下肢部足三里、三阴交、血海、涌泉等穴位,如果疼痛缓解,就可以稍作运动,帮助加快血液循环,痛经慢慢就会减轻。

谈到这个问题,让我联想到梁漱溟老先生在《朝话》里的一段话,“医书所启发于我者仍为生命。我对医学所明白的,就是明白了生命。知道生病时要多靠自己,不要过信医生,药物的力量源是有限的。简言之,恢复身体健康,需完全靠生命自己的力量,别无外物可靠。外力仅可多少有一点帮助,药物如果有灵,是因其恰好用的合适,把生命力开出来。如用之不当,不唯不能开出生命力,反要妨碍生命的。用药不是好就是坏,不好不坏者甚少,不好不坏不算药,仅等于喝水而已。”

节气变化,气温突降,大家都可能会生病,只是生病后不能对自己没办法。梁老先生说,“人若只在本能支配下过生活,只在习惯里面来动弹,那就太可怜了。我们要开发我们的清明,让我们正源的力量培养出来,我们要建立我们的人格。”

如果明明知道不舒服了,还不努力改变,就是成为了一种“机械性”,“很愚蠢而不能清明自主,像完全缺乏了自觉的在那里转动”。

那么,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梁老先生说,“中国古人不然,他是在求了解自己,驾驭自己。要使自己对自己有一种办法”,而这种办法就是减少机械性,培养清明自觉的力量,学会对自己有办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