痉挛性斜颈患者的注意事项:对自己的身体负责,不要乱吃药。

针对痉挛性斜颈的问题,我认为,中医理论中的个体化、针对性的辨证论治,才是真正的治愈之路。 中药是来治病的,但是中药也有各自的偏性和毒性,吃什么样的药,不能随意,还要病情说了算,如果自己对病情把握不准,就不要拿自己的身体当试验品,而要由专业的医生来进行辨证治疗


近期热议的《芈月传》话题中,除了主演们精彩的演技大比拼,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细节,其中最令我惊喜的是,贯穿剧情的“中医情怀”,而且是靠谱的中医“辨证论治”情结。

哪里体现出了“靠谱的”中医情结呢?

举例来说,秦国大王嬴驷患咳疾,因操劳政务,又带兵亲征,急性病迁延不愈,转为了慢性咳嗽,久治不愈。这时,宫中的两位美女为大王熬制了不同的中药饮品,魏颐的竹叶水,芈月的贝母梨羹。

两种中药饮品,有什么区别呢?请看下面的对比图。

大王品尝了竹叶水后,说味道独特,却并不多饮,而是更青睐芈月熬制的贝母梨羹。

两种中药饮品,两种养病思路,大王只用一句话道出玄机,“寡人阴伤气耗,过分清火只怕也不好”。

一句台词,一个场景,一个细节,我们可以看出,大王懂医术,明医理,不随意吃药。

所谓“治病必求于本”,透过疾病复杂的症状表现,掌握疾病的根本要害,才能真正的治愈疾病,不能因为有一点火气就一味的清火,而是全面考虑自身体质、病程长短、病情虚实等情况来选药。

我们来具体分析大王的咳疾,为什么不宜用清火法?

大王患咳疾日久不愈,病程较长,且日夜操劳,体质已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强壮,还有语声无力,咳声低弱等情况,结合太医对大王病症的诊断,“阴伤气耗”,我们进一步辨证,咳疾是因肺脾两虚造成,还可以推断出其他症状,比如咳嗽少痰、或痰粘不易咯出,咳嗽无力,日渐消瘦,气短,疲乏,自汗或盗汗,容易感冒,怕风怕寒等症状。

所谓“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”,大王的咳疾为虚证,当以润肺补脾的补法为主,结合滋阴清火,才能标本同治。

当我们看到患病的人,而不是独立的疾病时,通过症状获取的信息就不是单一的、刻板的,而是全面的,因人而异的。

这就是“靠谱的”中医辨治精神,因人、因病、因体质而异的治疗方法。

写到这里,想到近期治疗的两个类似的病例。

一位53岁的男患者,在感冒后,自服了数种清热的感冒药,感冒的症状算是过去了,但是咳嗽却长久不愈,折磨的他晚上总是睡不好,还有咽痒,鼻塞,流涕如水,咳吐黄痰量多,腹胀腹痛,大便粘滞不畅,身体疲乏沉重等症状。

相信许多朋友看到这里都会有同感,“感冒了之后,就吃些家里自备的感冒药呀,像是双黄连口服液,蓝芩口服液,银黄颗粒。吃了药,有时感冒过几天就好了,有时也会出现像他这样的症状。”这是为什么呢?

就算是同一种疾病也有不同的分型,还要考虑病人各不相同的体质差异,不进行区分的随意吃药,就像是赌博,危害很大。

用一张图来分析这位病人的病情。

有的朋友工作繁忙,出现“小病”时,往往随便找些药吃,但是失去了辨证论治的指导,药物不但不会治疗这样的小病,反而可能伤害身体,造成“小病必甚,大病必死”。

还有一位来自外地的痉挛性斜颈患者,拿着厚厚的病例本找我咨询,他最大的疑惑是,“吃了四千多块钱的药,怎么就没有一点好转?一起住院吃这些药的病友,也都没有明显的效果,是药的原因,还是别的原因啊?”

看了这张只有药名的药品清单,并不能了解其药物组成。

先不说这样的院内制剂,所谓的“二十味”,“三十味”,甚至“七十味”到底是什么样的药物成分,我们只分析一点,全部的痉挛性斜颈病人用一样的药物来治疗,就有违中医药“辨证论治”的精神,即使是感冒、咳嗽这样的常见病,都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随意吃药,更何况是痉挛性斜颈这样的疑难疾病呢?

针对痉挛性斜颈的问题,我认为,中医理论中的个体化、针对性的辨证论治,才是真正的治愈之路。

中药是来治病的,但是中药也有各自的偏性和毒性,吃什么样的药,不能随意,还要病情说了算,如果自己对病情把握不准,就不要拿自己的身体当试验品,而要由专业的医生来进行辨证治疗。